-->

使用我的服务, 就得交出你的隐私?

神州明达专注信息安全领域13年上万家政府单位 军工单位 企业 家庭的的共同选择,为国内及全球客户提供反窃听反偷拍服务和产品,如果您担心您的信息已经被窃听,并想解决安全隐患,请联系我们,寻求帮助。我们专业的反窃听团队将为您提供一系列个性化定制服务,随时回复您的任何要求。

  去年,南方都市报发布了《关于收集个人信息“明示同意”的测评报告与建议》。报告实测100款常用APP后发现,在用户注册前,“默认勾选”同意企业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的情况并不少见,有的甚至存在用户不可自主选择同意与否的问题。仅有11%的APP做到了合乎法规及规范的“明示同意”。
  实测隐私协议涉及的问题,既有像今日头条、美团外卖、爱奇艺等29款APP“默认勾选”,也有47款APP采取“点击注册即表示同意”的方式。前者告诉我们,半个月前支付宝声势浩大的道歉只是一家之言,“同病”的互联网公司们并不会因此而警醒。后者看似把选择权交给了用户,但选择的实质却已“偷梁换柱”,从“是否同意信息采集”,偷换成了“是否使用这款APP”。
  换言之,只要点击注册,用户就要同意隐私政策的一揽子协议。这种不对等的权责约定,不就是赤裸裸的“霸王条款”吗?假设这是一个线下交易的场景,一旦用户被告知,“同意签订合同”就意味着同意接受合同中所有不平等的规则,那么较真的消费者一定会理论一番。但把这个场景切换到线上,这样的条款就能畅行无阻了。互联网难道给“霸王条款”开了绿灯?
  很明显,在涉及互联网产品时,现在被广泛接受的逻辑就是,用户要获得服务,就必须让渡自己的信息和隐私。但问题在于,当网络运营者如此堂而皇之地收集个人隐私信息时,这些信息能否被妥善保管和使用?实际情况恐怕真的不容乐观。
  最近,神州明达小编在一家搜索引擎上搜索了一位名人。在打开另一个视频类APP时,我竟然发现一档有该名人参与的谈话类视频被推荐到了醒目位置,而它恰好就是小编想要搜索的,一档一年前播出的节目。看到这样的“贴心”推荐,真是又惊又喜——喜的是机器已经可以如此精准地洞察“我”的需求,惊的是如果个体的每一次查询,都成为机器抓取、分析用户的密钥,那就真的应该重新审视为我们提供便捷的互联网产品了。对于任何一家拥有大量用户的互联网公司而言,在信息采集和利用中,平衡好个人、平台和社会利益已经刻不容缓。
  和传统的商家不同,互联网公司可以快速崛起,获得海量用户,但在出现问题时也容易演变为不可逆转的用户个人信息危机。所以,在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日益焦虑之时,相关企业一定要积极行动,做好保护用户隐私信息的工作。毕竟企业主动防范风险所需的成本,肯定远远小于出现问题之后才被动应对所要付出的代价。

上一篇: 如何在2018年的网络世界里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?

下一篇: 个人信息如何泄露?泄密的主要途径有哪些?